某個平凡的午後,我的手機突然響起。
來電顯示是父親。接起電話的那一刻,聽到的卻是前所未有的慌張聲音:
「救我!幫我叫救護車!」
短短一句話,卻讓我的心瞬間沉了下去。那一刻,我意識到,接下來的人生可能將完全不同。
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,父親整整一年無法自由行動。原本仰賴他一手打理的工地,瞬間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。工人們不知該聽誰指揮,項目停擺、流程混亂,所有人都在等一個能夠扛下責任的人。
於是,我不得不放下原本的人生規劃,毅然決然回到家裡的公司上班。那不是一個選擇,而是一種責任的召喚。
頭兩年,我幾乎把工程的大小事全部摸透。白天要到工地巡視,晚上還要惡補知識,幾乎沒有一刻能真正放鬆。那時候,工地上任何一件事,我都選擇自己跳下去做:從鋼筋算料、綁紮、釘模板,到灌漿……每一個細節我都親手操作過。因為我明白,只有自己真正動過手,才會知道哪裡可能出錯、哪裡需要改善。
最累的時候,是工地灌漿到凌晨三點。水泥車一輛接一輛地進場,現場嗡嗡作響。我手裡緊握著振動棒,明知道手臂已經酸到快沒知覺,卻還是不敢停下來。因為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——「不能出蜂窩」。只要混凝土澆得不夠密實,拆模時就會留下瑕疵,那是我最不能容忍的。
白天在現場是工人,盯著每一個細節;到了夜晚,回到辦公室又搖身一變成了會計與管理員。桌上擺著一堆厚厚的零用金帳冊和工程計價表,我一筆一筆算,深怕漏掉任何數字。電腦螢幕上的數字跳動不止,和白天工地的灰塵與噪音形成強烈對比。
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年。雖然身心疲憊,但也正因為這段時光,我才真正摸透了工程的全貌。從最底層的工人勞務,到上層的數據與管理,每一環節都刻進了我的記憶。
後兩年,我開始思考「如何把公司做得更好」。於是我決定把公司的工作流程全部打掉重練,從根本去梳理與改善。
這不只是單純的調整,而是一場徹底的變革。我把所有看似理所當然的流程重新攤開檢視,包括:廠商與點工的請款流程、計價與對帳流程、工程進度的追蹤方式,甚至連最細微的資料記錄習慣都要重新規劃。每一個環節都要問自己:這樣做真的有效率嗎?能不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?能不能讓管理人員真正解放時間,把精力用在決策和問題解決上,而不是埋首在瑣碎的細節裡?
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逐步建立了新的標準,例如:讓請款流程透明化,避免因訊息落差造成的誤會;重新設計計價系統,確保數據可以即時更新、隨時追蹤;強化現場與辦公室之間的資訊流動,讓工程效率能被量化與檢視。這些改革不只是為了「好看」或「數位化」而已,而是希望能真正培養管理人員的判斷能力與自主性,讓他們不再被流程綁死,而是能夠解放出更多的思考空間與自由時間。
然而,這一段重塑流程的旅程,也是最困難、最痛苦的。因為它不僅僅是技術的調整,更是文化與習慣的改變。要說服大家放下舊有的做事方式,去接受一個未知的新模式,本身就是一場硬仗。但正是這個挑戰,奠定了日後公司能夠更有效率、更具競爭力的基礎。
我想做的事
在階段性的工程任務結束後,我給自己一個承諾:
「給我一年時間,專心去做一件真正重要的事!」
這件事就是:
協助營造業或製造業的公司,優化廠商與內部的工作流程,訂製 SOP,並導入 Notion 等數位化管理工具。
為什麼?
因為我深刻理解傳統產業的痛點:
- 請款、計價流程繁瑣,耗費大量時間
- 工程/製造數據分散,難以追蹤與分析
- 管理人員被瑣事綁死,沒有時間做決策
- 公司缺乏一套清晰的數位化流程,效率嚴重受限
這些問題,我都親身經歷過。也正因如此,我知道該怎麼協助你解決。
我能幫你做到的
- 流程診斷:盤點目前公司運作中的瓶頸
- SOP 訂製:依照你的產業特性,設計清晰易懂的流程
- 數位導入:使用 Notion 打造專屬管理系統,讓資料與任務透明化
- 效率提升:節省人力成本,釋放管理層的時間,專注在更高價值的事
最後
這不只是一套工具的導入,而是一場 效率革命。
如果你是營造業、製造業的經營者,正在煩惱公司效率低落、流程難以管理,這就是你需要的解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