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天氣,也不是命,而是管理的習慣決定了工程進度的命運。
一句話點醒:
「不是我們做不好,而是我們一直用舊的方法應付新的挑戰。」
工程案越來越複雜,業主越來越精明,但很多工地還是用十年前的方式在控進度——靠腦袋記、用LINE問、遇到突發狀況只能硬扛。你是不是也常遇到以下這些場景?
- 工班天天進場,卻不知道整體卡在哪?
- 老闆問完工日,只能模糊說「差不多兩週」?
- 雨一下、圖一改,人就亂、工就停,排程崩盤?
其實,大多數工程不是因為天災或意外延誤,而是中了這10個管理習慣的陷阱。
【進度總出問題?你可能忽略了這10件事】
1. 沒有一份「能跟得上的施工時間表」
靠LINE或記憶安排工序,不只讓別人難配合,還容易全盤打亂。
解法:用 Notion 或 Excel 做出一份「可以共享、可視化、可追蹤」的甘特圖工期表。
2. 不知道什麼是「不能延的關鍵工項」
有些工項一晚一天沒差,有些晚一小時整案就延。搞不清楚關鍵路徑,只會忙錯重點。
解法:畫出一張簡單的流程邏輯圖,標記出關鍵工序,天天盯這幾件事就夠了。
3. 沒有「每日現場回報機制」
只靠週會或電話?資訊永遠落後半拍,老闆根本抓不到真實現況。
解法:用 Notion 做一頁進度表,或是設計 Google 表單,讓工班每日 LINE 回報「今天做什麼、卡在哪裡」。
4. 缺乏「快速應變能力」
工程現場變動快,下雨、圖改、料延都是日常。沒有調度彈性,進度自然亂。
解法:每週固定盤點一次進度,預留調整空間。不要硬拚,要巧排。
5. 人力調度只看今天,不看全局
臨時才找人應急,導致不是「缺人」,就是「人來了卻沒事做」。
解法:規劃未來一週人力配置表,用 Notion 或 Sheets 排班,提早預測用人量,事半功倍。
6. 現場沒有留下可查的「影像紀錄」
糾紛一來你說你的、他說他的,沒有照片等於沒有證據。
解法:每天下午固定拍照+註記日期與工區,建一個簡單的「影像進度資料庫」,解決八成責任不清問題。
7. 所有資訊都藏在「老闆腦中」
老闆一不在,現場就沒人知道接下來要幹嘛。
解法:建立一個團隊共用的進度看板,讓大家同步資訊、共識一致,自己也能放手更多。
8. 進度管得勤,但錢怎麼花卻沒人看
每天做很多事,但實際支出早超標了還不知道。
解法:設計一張「進度 vs 支出」簡表,搭配每週更新預算,發現問題才不會太晚。
9. 沒有中繼里程碑,像在黑箱作業
整案只設一個完工日,中間沒節點,導致無法預判延誤。
解法:將專案分段設定目標,例如「基礎完成」、「管線完成」、「外牆完工」等,每完成一段就有成就感、也好掌控。
10. 做完就忘,下次再錯一遍
完工後急著收尾,沒做回顧也沒紀錄,下案又從零開始試錯。
解法:每案完工做一份「延誤檢討 + 成功經驗」Notion 簡報,幾次累積下來,你就成了現場管理教科書。
結語:進度,是一場管理的指揮力競賽
工程現場就像一支交響樂隊,每個人都在演奏,但只有「總指揮」能決定節奏。
你是那個掌控節奏的人,還是被進度牽著鼻子走的人?
這10個進度錯誤,你中了幾個?
如果超過5個,現在就是你重新升級管理方式的最好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