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進度延誤不是天意,是習慣的結果。
在工地現場,我們常聽到一句話:「我以前都這樣做,也沒出過什麼大問題。」業主常說「你現在使用自然完工法嗎?」但隨著工程案越來越複雜、業主要求越來越高,這種「靠經驗」的進度管理方式已經不夠用了。
你是不是也曾遇過以下這些情況?
- 明明每天都有人在施工,卻不知道整體進度卡在哪?
- 老闆一問「什麼時候能完工?」你只能模糊回答「差不多還要兩週」?
- 因為缺工、下雨或臨時變更,整個排程全亂了套?
如果你曾有這些困擾,很可能已經中了下面這10個進度管理常見錯誤中的幾個。
1. 沒有制定明確的「施工時間表」
許多工地主任仍靠腦袋或LINE聊天記錄來掌握進度,缺乏一份結構清楚、可視化的施工計畫。這不只讓進度難以掌握,也讓其他人難以跟進。一旦發生變更,整體排程就如骨牌般倒下。
建議:使用Notion、Excel甘特圖等工具,建立標準化工期計畫表。
2. 忽略「關鍵工項」的影響
很多人搞不清楚哪些工項是「關鍵路徑」(Critical Path),也就是一旦延誤就會影響整體工期的部分。結果就是:小工項遲交沒事,關鍵項目出狀況卻沒人提早發現。
建議:簡單繪製工序邏輯圖,辨識出哪些工序必須優先關注。
3. 沒有「每日回報」與現場追蹤機制
現場資訊不透明,是進度出錯的主因之一。只靠週會或電話詢問,很難掌握真實現況。尤其當老闆不在現場,資訊就更容易斷線。
建議:設計簡單的LINE回報表單或Notion進度追蹤頁,讓工班每日回報進度與困難。
4. 缺乏「彈性調整」能力
下雨、設備故障、設計更動,都是工程日常。問題不是發生了什麼,而是你有沒有快速反應能力。
建議:每週安排進度盤點與快速排程會議,學會彈性調整工項優先順序。
5. 人力調度隨機應變,沒有規劃
每天都問:「今天幾個人來?」但從不回頭看整體用人策略。結果常常哪裡缺人就臨時塞人,效率低下、成本高昂。
建議:建立簡單的工班排班表,提前預測未來一週人力需求。
6. 完全沒有「數據與圖像紀錄」
很多糾紛、索賠與延誤原因都是「你說一套、我說一套」,沒有照片或紀錄根本說不清。
建議:用手機定時拍照+標記工區,搭配表單建立影像紀錄檔案庫。
7. 資訊只有老闆知道,團隊無法同步
進度全掌握在一兩個人的腦袋裡,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整體安排,無法主動配合與調整。
建議:使用Google Sheets或Notion建立共享排程系統,讓資訊流通、共識一致。
8. 進度與成本脫鉤,虧損難察覺
每天在催進度,但從沒人比對預算使用情況。結果是,看似有進展,實則在燒錢。
建議:設計簡單的「進度 vs 支出」對照表,每週更新一次預算執行情況。
9. 沒有設定「階段性里程碑」
整個案子只設一個完工日,沒有中繼目標。導致進度控管如走迷宮,難以分段評估與調整。
建議:設立「基礎完成」、「外牆完工」、「管線安裝完畢」等里程碑節點,讓進度更有節奏感。
10. 不做事後檢討,總是重蹈覆轍
完工後急著結案收尾,從不整理這案子到底哪裡做得好、哪裡出錯。下一案,又從零開始犯同樣錯誤。
建議:每案完工後做一頁Notion簡報,列出延誤原因、意外處理方式與改進建議,成為下次的參考。
結語:進度管理,是老闆的專業指揮力
一場工程就像是一場沒有重來機會的比賽,進度管理不只是表單和行程表,更是對整個團隊的節奏與效率負責的能力。
你中了幾個?
如果10個錯誤裡你中了超過5個,或許是時候重新檢視你的管理方式了。
想要讓進度更聽話、讓團隊更省心,我們設計了一套從「現場回報」到「進度可視化」、「人力排班」再到「完工評估」的一體化數位進度管理工具,專為工地現場打造。
歡迎留言或私訊,了解如何開始打造屬於你的「數位進度系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