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數位效率專家

效率顧問服務說明

文章封面 2

文章導覽

🧠 效率顧問服務說明

▋ 一、從技術背景到現場實踐:我如何幫企業把「經驗」變成「數據」

在成為效率顧問之前,我曾在 Web3 公司任職,習慣以系統化、數據化的方式思考問題。後來轉入營造業後,我震驚於許多企業的工作流程仍然相當原始——資訊分散、決策靠經驗、流程缺乏標準。

這讓我開始思考:為什麼我們不能像科技公司一樣,讓每一分鐘、每一塊錢都有依據、有指標?

隨著職位越高,我愈加確信:真正的管理,不只是要求員工更努力,而是讓每一個環節更聰明、更有效率。我開始導入 ERP、AI 工具、Notion 第二大腦系統,逐步建立「數據化思維」的管理架構。

但更重要的是,我學會了「三現主義」——回到現場、看現物、掌握現實。

許多企業的問題,其實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工作中。當你真正走進現場,拋棄主觀假設,用數據和事實說話時,你會發現:70% 的問題,都能在現狀把握階段找到答案

這就是我與其他顧問最大的不同:我不只是坐在辦公室看報表,我會走進你的現場,用數據找出那些「你以為你知道,但其實不知道」的真相。

▋ 二、我關心的不只是效率,而是「賺錢的效率」

多數企業談「效率」時,只談省時間、省人力。

但在我眼中,效率的終極目標是——提升企業賺錢的能力。

我協助企業從兩個面向同時優化,讓你看到「每一塊錢都花在哪裡,每一分鐘都產生什麼價值」:

對內省錢:
整合資訊、建立標準流程(SOP)、量化每個成本與時間。你會清楚知道:哪個案子最賺?哪個流程成本最高?哪個員工效率最好?這些數據,會讓你的決策從「憑感覺」變成「有依據」。

對外賺錢:
優化產品定位與服務設計,強化私域流量經營,提升顧客滿意度與回購率。讓你的行銷與銷售流程更自動化、更精準,每一分廣告費都能追蹤到實際轉換。

要真正找到問題的核心,需要的不只是內部視角。

我運用五種診斷方法來找出企業的「關鍵難點」:

  1. 與同類比較:將你的表現與行業標竿對比,快速識別異常
  2. 洞悉人心:理解組織內部的權力動態,鼓勵高管正視困難
  3. 數據分析:透過精確測量,找出表面上看不到的利潤來源或成本黑洞
  4. 運用思維框架:將複雜問題歸類到已知框架,找到可類比的解決方案
  5. 前線洞見:第一線的實務經驗能帶來書本上學不到的洞察

想要改善什麼,首先得能測量它。 只有當所有流程被量化後,你才有能力做出真正有依據的決策,而不是「憑感覺」或「看運氣」。

▋ 三、協助你看見「數據背後的真相」

許多營造業、製造業、傳統產業的老闆,其實都有一套自己的賺錢邏輯。

但當我深入問他們:「你知道哪一個案子最賺嗎?哪個流程成本最高嗎?」

答案往往是模糊的。

我的任務,就是協助你「把模糊的經驗變成清晰的數據」。

我們從最基本的成本結構開始拆解,每一項工作都設定指標與標準,建立完整 SOP。但這裡的 SOP 不是僵化的規定,而是動態的標準——它為持續改善提供基準,鼓勵員工透過「改善提案」等方式不斷挑戰和優化現有標準。

在診斷問題時,我運用 QC Story 的方法論,確保每個解決方案都基於事實與數據:

  1. 選定課題:將目標轉化為具體的挑戰
  2. 把握現狀:運用三現主義(現場、現物、現實),蒐集真實數據與事實
  3. 要因分析:運用 5Why 法,層層剝開表象,找到根本原因
  4. 制定對策:針對根本原因提出解決方案
  5. 效果確認與標準化:驗證效果,並將成功經驗固化為組織能力

這個過程確保了行動方案不是憑空臆測,而是基於事實與數據的嚴謹分析。

當你的團隊持續應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時,不僅能達成目標,還能在此過程中沉澱知識,將個人經驗轉化為組織能力。這意味著,即使員工離職,知識也不會流失。

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,我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:

對 B2B 企業:
我會幫助你優化接案流程,建立案子 KPI,累積可追蹤的數據資料庫。在 B2B 行銷中,由於產品或服務多為無形,我會透過具象化的體驗設計來進行說服,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價值,讓客戶「看見」你的服務價值。

對 B2C 企業:
我會協助你打造產品定位、建立品牌私域、並設計能持續變現的顧客旅程。讓你的行銷不再是「一次性消費」,而是「終身價值」的累積。

▋ 四、用 AI 與系統化思維打造「可複製的成長」

最終,我要幫你建立的不是一套「工具」,而是一個「可複製的成長系統」。

這裡的關鍵,是從「目標」到「系統」的思維轉變。許多人習慣以目標導向的方式做事,但這種模式一旦失敗,就容易感到徒勞無功。

真正的「系統」是一個持續性的、可發展的過程,而不是單一的目標。你所做的每一件事、養成的每一個習慣,都不是為了某個特定的成功或失敗,而是為了持續發展這個「系統」本身。

從會議紀錄到決策追蹤,我協助你設計完整的 Notion 第二大腦架構:

  • 每一次會議自動產生 AI 摘要與紀錄,不再需要人工整理
  • 每個專案都能追蹤進度、成本與成果,隨時掌握狀況
  • 每個員工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、為什麼要這樣做,減少溝通成本

但更重要的是,我協助你建立「規模思維」——將事物視為可被複製、量產、普及並發揚光大的思維模式。

這種思維的核心是,當你遇到任何事物時,都先思考它是否具有可擴展性。無論是個人的學習或職涯發展,甚至是商業活動,都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可擴展的事物上,這些事情具有「複利效應」,你的投入和經驗會不斷累積,產生越來越大的回報。

知識管理,從「小事」做起。

許多企業認為知識管理是關於高深的專業知識和複雜的生產工藝,但實踐證明,知識管理應涵蓋大量日常工作的「小事」,如會議流程、溝通協作、問題處理等。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知識,卻直接影響企業 90% 的效率。

透過「改善提案」活動,將這些日常工作標準化並持續迭代,你的企業能在不知不覺中將知識管理融入組織的血肉。

這樣的企業,不再仰賴少數人的經驗,而能靠系統運作、靠數據決策。即使核心員工離職,企業依然能持續運轉。

▋ 效率顧問的價值:不只是知識,更是改變

一個優秀的效率顧問,其工作的價值佔比可以概括為三個層面:

  1. 5%:傳授知識
    包括數據化思維、SOP 建立、AI 工具使用等基本概念與方法。這部分最容易被理解,但其佔比最低,因為單純的知識無法帶來改變。
  2. 45%:轉動 PDCA 循環
    這部分是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關鍵。我協助你將方法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結合,確保每個活動都能有效運行 PDCA(計劃-執行-檢查-行動)循環,從而使改善活動不斷螺旋上升。
  3. 50%:建立文化機制
    這是最根本、也最難的部分。我協助你建立起激勵持續改善的機制「以持續改善為樂」的企業文化。這部分決定了效率提升能否在企業中長久存活,從而實現永續經營。

想像效率提升就像一輛車。5% 是教你這輛車的規格和功能,也就是它的基本知識。

45% 是教你如何發動引擎,怎麼踩油門、怎麼打方向盤,也就是如何讓這輛車動起來的技巧。

而 50% 則是給你一個持續前進的動力和明確的導航系統,讓你願意且知道如何開向正確的遠方。

一個好的顧問,不會只教你車子的功能,而是會給你動力,並教你開車的技巧,讓你能夠自己開向未來。


▋ 如果你正在思考:

  • 為什麼我的企業明明很努力,但利潤卻沒有明顯提升?
  • 為什麼我總是在「救火」,而無法建立可持續的運作系統?
  • 為什麼我的決策總是「憑感覺」,而缺乏數據支撐?
  • 為什麼員工離職後,知識和經驗也跟著流失?

那麼,我們應該聊聊。

我協助企業在效率中賺錢,在數據中成長,在系統中永續。讓你的企業不再依賴少數人的經驗,而是建立一個可複製、可擴展的成長系統。

如果你想知道,我如何協助你的企業建立這樣的系統,歡迎與我聯繫。

訂閱電子報
為你掌握最新的數位工具趨勢,幫助你站在新工具的最前緣,保有競爭力。

分享這篇文章給更多人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文章導覽

Profile Ray

RAY

致力於幫助專業人士和企業善用數位工具,Ray本身亦為企業家,擁有建築工程和數位管理的背景,協助許多傳統產業與數位工具結合。

幫助對數位工具管理有興趣的人,即便沒有程式背景,也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數位解決方案。

你可能也喜歡